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,遵循系统管理原理,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、规范,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、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,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,使组织的活动、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,通过例行节能监测、能源审计、能效对标、内部审核、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、组织能量平衡统计、管理评审、自我评价、节能技改、节能考核等措施,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,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。
一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简介
能源问题是制约各国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,尤其是近二十年来,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能源消耗量也随之日益增长,再加上能源结构不合理、能源生产和能源使用区域不匹配等问题,使得我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。为此,我国政府制定并发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(2018修正)》、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(2018年修订)》等法律法规,并在能源发展五年规划中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能效提升目标,以提高我国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水平。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利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帮助组织降低能源消耗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、推动行为节能,并有效弥补技术节能的不足,在其实施的十余年以来已经被证明对组织的节能具有积极的作用,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关注。
二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作用
1.强化能源管理,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。强化能源的有效管理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,通过管理节能可为企业减少15%-20%的能源消耗(德国节能研究部门的研究结论)。
2.减少排放,实现减排目标。减少能源消耗,既节约资源,也可减少排放,帮助组织实现减排目标。
3.节约成本,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提高经济效益。节约能源即节约成本,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。
4.有利于帮助组织规避违法风险。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,可帮助企业识别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要求,并确保贯彻执行,从而规避违法的风险。与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、政策、标准,如能效标准、能耗限额标准、计量和监测标准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,许多都是强制性的,相关企业必须执行。
5.改善企业形象。节能减排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,符合国际社会倡导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,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,可以帮助企业树立一个负责任的良好企业形象,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指标,获得国家各类奖励及财税政策支持,如国家对节约每吨标准煤给予组织200-250元的政策补贴,条件是组织必须拥有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度。
6.提高节能意识,实现全员节能。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全员参与的体系,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,强化全员的节能意识,实现全员节能。
7.为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,挖掘利用最佳节能实践搭建平台。与国外相互认可,得到外商的青睐,扩大国际营销渠道。
8.提高整体能源管理绩效,实现持续改进。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的能源管理体系、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的问题,大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,进而提高节能工作整体效果和效率;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实现持续改进。
9.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,将成为调整产业结构、产品结构、逐步淘汰高能耗产品的一种手段。
三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需要材料
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申请清单(GB/T 23331-2020《能源管理体系要求》国家标准)体系运行时间超过6个月。
1、营业执照复印件;
2、组织机构代码证(适用时);
3、生产许可证和其他行政许可证明复印件、资质证明等复印件(适用时);
4、有关的法律法规、规范和标准清单;
5、能源体系专用资料:
(1)年综合能耗(tce);
(2)体系覆盖的有效人员数量;
(3)是否属于国家/地区的重点的用能单位;
(4)是否存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工艺;
(5)能源种类个数;
(6)主要能源使用个数;
(7)能耗限额标准;
(8)用能设备类别数;
(9)认证范围内各种产品的预计年产量(单位:万吨);
(10)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及边界。
6、其他相关申请资料等。
四、ISO 50001认证流程
1. 信息和初步审核(可选):信息会议(通过电话或面对面),现场项目会议和认证准备,包括文件检查。
2. 现场认证:准备分析,评估和审查管理系统的描述,审查记录的过程,以及可选的审计后(审查纠正措施)
3. 审核报告和评估:审核和评估管理系统的文件
4. 证书和DEKRA Seal:成功完成认证过程后,您将收到证书和DEKRA Seal(最长期限为三年)
5. 第一次监督审核:每12个月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监督审计
6. 第二次监督审核:反复审计管理系统的实际执行情况
7. 重新认证:首次认证后三年,重新认证审核中重复步骤2至6
五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证书有效期
(1)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证书有效期为3年,获证企业必须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,监督审核频率一般为每12个月一次,即一年一次,证书有效期内需接受2次监督审核;
(2)证书3年到期的企业,应重新进行再认证审核,并换发新证书。